檢測到您的瀏覽器版本過低,可能導致某些功能無法正常使用,建議升級您的瀏覽器,或使用推薦瀏覽器 Google Chrome 、Edge、Firefox 。 X
2025年6月,國際能源署(IEA)發布《世界能源投資報告2025》,這是該期間報告的第十版,提供了2024年投資情況的全面更新,以及2025年新興形勢的初步解讀。該報告為跟蹤能源行業的資本流動提供了一個全球基準,并研究了投資者如何評估燃料和電力供應、關鍵礦產、效率、研發和能源融資等所有領域的風險和機會。報告強調了在近期政策和宏觀經濟發展以及對能源安全的高度關注的背景下,當前投資形勢的幾個關鍵方面,探討了能源投資的不同驅動因素,并確定了新興趨勢和優先事項。報告還回顧了過去十年的能源投資趨勢,突出了不同能源部門和地區的重大里程碑和經驗教訓。報告還擴大了區域分析以及對能源部門投資來源和融資來源的廣泛分析,包括對發展金融機構在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能源投資中的作用的見解,同時還將研究清潔能源的投資趨勢與化石燃料的投資趨勢進行比較,分析能源投資的地理分布。報告的主要內容如下:
一、復雜的國際局勢和經濟不確定性加劇但能源投資再創新高
盡管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經濟不確定性加劇,但國際能源署第十版《世界能源投資》顯示,到2025年,流入能源部門的資本將增加到3.3萬億美元,比2024年實際增長2%??稍偕茉?、核能、電網、儲能、低排放燃料、能效和電氣化領域的投資總額約為2.2萬億美元,是石油、天然氣和煤炭領域投資1.1萬億美元的兩倍。關于經濟和貿易前景的懸而未決的問題意味著,一些投資者對新項目的批準采取觀望態度,但尚未看到對現有項目支出的重大影響。
過去五年中,能源轉型支出的快速增長是由新冠疫情后的復蘇計劃啟動的,然后由各種經濟、技術、工業和能源安全考慮因素維持,而不僅僅是氣候政策。增加的支出中,約70%來自化石燃料凈進口國。這主要是由于中國努力減少對石油和天然氣進口的依賴,并在新技術領域發揮領導作用;在俄烏沖突以后并因此切斷管道天然氣輸送后,歐洲加快可再生能源支出和提高能效的努力;以及印度太陽能支出的回升。另外20%的增長來自美國,其支持政策的部分動機是希望挑戰中國在新興清潔技術供應鏈中的地位。減排為投資提供了一個強有力的理由,但往往不是投資于日益成熟和具有成本競爭力的技術的主要動力。
二、“電力新時代”催生新投資
“電力時代”的到來,以及工業、制冷、電動交通、數據中心和人工智能(AI)等領域電力需求的快速增長,正在塑造投資趨勢。十年前,對化石燃料供應的投資比發電、電網和儲能的投資高出30%。今天,這些地位被顛倒了。到2025年,電力行業的投資將達到1.5萬億美元,比將石油、天然氣和煤炭推向市場的總投資高出約50%。最終用途電氣化的支出也在增加,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購買電動汽車(EV)與內燃機車型的額外成本,盡管許多在中國銷售的電動汽車車型現在與傳統車型相比具有先期競爭力。中國是汽車銷售的主要市場。
在太陽能光伏的帶動下,低排放發電的支出在過去五年中幾乎翻了一番。預計到2025年,對太陽能的投資(包括公用事業規模和屋頂)將達到4500億美元,使其成為全球投資支出清單中最大的單項。供應商之間的激烈競爭和超低成本使得進口太陽能電池板(通常與電池配套)成為許多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能源投資的重要推動力。2025年初,中國對發展中經濟體的太陽能出口超過了對發達經濟體的出口,據報道,僅在2024年,巴基斯坦等國家就進口了19吉瓦的太陽能(相當于該國并網電力容量的一半左右)。今年,全球用于電力行業儲能的電池支出將達到660億美元。
核能投資正在卷土重來,在過去五年中增長了50%,新的燃氣發電項目的批準也在增加。新建和翻新核電站的支出將超過700億美元,鑒于對小型模塊化反應堆等新技術的興趣日益濃厚,預計還將進一步增長。美國和中東占天然氣發電最終投資決策(FID)復蘇水平的近一半。
快速增長的用電量和對電力安全的擔憂,支撐了中國批準興建燃煤電廠的浪潮。中國在2024年批準了近1億千瓦的新燃煤電廠,印度又批準了15億千瓦的新燃煤電廠,使全球批準的燃煤電廠達到2015年以來的最高水平。相比之下,發達經濟體在2024年首次沒有新的燃煤電廠汽輪機訂單。
電網投資正在努力跟上電力需求和可再生能源部署的增長。目前,全球每年在電網上的投資約為4000億美元,而發電資產的投資約為1萬億美元。在用電量不斷增加的情況下,維持電力安全需要迅速增加電網支出,使其與發電支出持平。然而,審批程序冗長、變壓器和電纜供應鏈緊張,以及許多公用事業公司財務狀況不佳(尤其是在發展中經濟體),阻礙了這一進程。
在過去十年中,在電氣化和其他效率改進方面的最終用途投資幾乎翻了一番。在強勁的電動汽車銷售、建筑改造和工業過程電氣化進展的推動下,2025年需求側投資將達到約8000億美元。建筑開工放緩(尤其是在中國)拉低了建筑行業的投資,但這被高效電器和冷卻系統預期銷量上升所抵消。
一些關鍵清潔技術的成本已經恢復了強勁的下降趨勢,而電網材料和油氣行業的供應鏈壓力仍然明顯。國際能源署的清潔能源設備價格指數在2024年初創下歷史新低,與10年前相比下降了60%,自2022年以來,中國的太陽能電池板和風力渦輪機價格分別下降了60%和50%(相比之下,歐洲的風力渦輪機價格上漲)。但其他領域的通脹壓力更大,尤其是電網材料,由于對電纜和變壓器的需求不斷增長,在過去五年中,電網材料的價格幾乎翻了一番。到2025年,上游油氣成本將上升約3%。美國石油和天然氣行業以及所有大型工程項目的成本壓力,包括對進口鋼鐵和鋁征收更高關稅的影響。
能源投資的地理位置正在發生變化,這將產生長期影響。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投資國,其在全球清潔能源投資中的份額已從十年前的四分之一上升到今天的近三分之一。在過去10年里,美國在可再生能源和低排放燃料上的支出幾乎翻了一番,但隨著支持政策的縮減,現在的支出將趨于平穩。與此同時,上游石油和天然氣的支出正被中東的大型資源持有者所吸引。由于成本非常低,該地區在全球上游投資中所占的份額受到控制,但到2025年,該地區的投資份額將達到20%,這是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水平,而俄羅斯的限制支出使該地區的投資份額降至6%左右。
三、發展中國家能源支出模式仍然不平衡
支出模式仍然非常不平衡——許多發展中經濟體,特別是非洲的發展中經濟體,正在努力為能源基礎設施籌集資金。貨幣貶值和更高的利率使得獲得和償還債務變得更加困難:在非洲,到2025年,總債務償還成本相當于總能源投資的85%以上。2025年非洲的能源投資將比2015年減少三分之一,因為石油和天然氣支出的下降僅部分被可再生能源投資的增加所抵消。非洲擁有世界20%的人口,卻只占清潔能源投資的2%。
盡管遠遠落后于中國,但印度和巴西的能源投資趨勢在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中表現突出。強有力和持續的政策支持使這些國家能夠利用低成本的太陽能,伴隨著大量的風能和生物能源投資,以及巴西大型海上石油資源的開發。印度似乎將提前實現其2030年非化石能源發電能力達到50%的目標。東南亞對新興技術的部署落后于其他地區,但該地區正在清潔能源供應鏈中找到一席之地,在太陽能制造方面僅次于中國,而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最大的鎳生產國。
發展中經濟體日益擴大的資金缺口表明,國際資金來源將發揮更大的作用。為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的清潔能源投資動員國際資金,需要與國內資本市場的發展相結合。國際公共資金可以成為私人資金的催化劑,占EMDE(不包括中國)清潔能源投資(每年約320億美元)的7%左右,但這遠低于發展中國家的需求和預期。
中國越來越多的對外能源投資和官方融資支持將流向清潔能源和清潔技術制造業。長期以來,中國一直是能源相關行業的主要海外投資者,涉及各種燃料和技術(2021年以來新建燃煤電廠除外),以及關鍵礦產。近年來,有跡象表明這一重點發生了轉變。在過去五年中,中國電動汽車和電池制造商已宣布投資約800億美元,在印度尼西亞、泰國、巴西、墨西哥和泰國等主要市場建立和擴大生產設施。長期扎根于東南亞的太陽能制造商也在重新評估其海外戰略,并密切關注中東的機會。
四、十年間能源研發投入TOP20企業發生巨大變化
自2015年以來,按能源研發預算排名的前20家公司的構成發生了巨大變化。10年前,該榜單主要由歐美汽車企業和油氣企業占據,中國公司只有中國國家電網公司(China State Grid Company)和中石油(Petrochina)上榜。此外,公司的業務類型也發生了變化。2024年,前20名首次包括了一家純電池制造商(中國公司寧德時代),以及兩家專注于電動汽車的汽車制造商(中國比亞迪和美國特斯拉)。另外三家尋求將自己定位為電氣化設備供應商的公司也在名單上(電裝,施耐德電氣和羅伯特博世),而僅有的石油和天然氣公司是中國中石油,中石化和沙特阿美公司。
投資流動尚未步入正軌,無法實現COP28商定的可再生能源和效率目標。可再生能源所需的年度投資仍需翻一番,以實現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增加兩倍的目標,同時增加對電網、儲能和其他形式的靈活性的支出,以確保安全、經濟地利用這些容量。在未來五年內,能效和電氣化方面的支出需要增加近三倍,才能在本十年末實現每年4%的能源強度改善。
降低資本成本的努力需要成為第29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9)上啟動的“巴庫到貝倫路線圖”的基石,該路線圖旨在到2035年為發展中經濟體的低排放項目籌集至少1.3萬億美元的資金。擴大對發展中國家的氣候融資需要有針對性的政策行動,以解決阻礙清潔能源投資的各種實際和感知風險,這些風險正在推高這些國家的融資成本。調動私人資本取決于發展中經濟體進行政策改革和建立可預測監管環境的能力。國際公共財政需要更有針對性地通過擔保和其他增信工具來管理項目風險。
自10年前首份《世界能源投資報告》發布以來,能源世界發生了巨大變化。盡管如此,在第一份報告中討論的一些趨勢在2025年版中得到了呼應。然后,和現在一樣,報告分析了價格壓力對石油行業的影響,頁巖油首當其沖。報告曾指出,中國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能源投資國。報告還發現,“向低碳發電的投資正在發生重大轉變”。對于能源安全、可持續性和可負擔性而言,充足、及時的投資需求與以往一樣重要。當今的能源決策者正面臨著新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能源沖擊的風險仍然很高。然而,與2015年相比,他們擁有更廣泛的具有高度競爭力的新技術,并在如何加速這些技術的部署方面積累了豐富的政策經驗。
參考文獻:
[1] IEA (2025), World Energy Investment 2025.[EB/OL].(2025-6-29).https://iea.blob.core.windows.net/assets/1c136349-1c31-4201-9ed7-1a7d532e4306/WorldEnergyInvestment2025.pdf.